艾灸是中医最古老的医疗保健奇术,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文化瑰宝,这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用来防御疾病、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的技术方法,是最自然、最绿色、最行之有效的健康选择。江苏国艾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艾灸的专业知识,一起来看看吧!



什么是艾灸?



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,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。艾灸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。“一针二灸三用药”,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

艾灸养生的原理



艾灸是以有“长寿之草”之称的艾草为主要原料,其中的艾原本是爱的谐音,代表着伟大的母爱,可无私的赐于万物生命而不求回报。此外,艾草还有扶正避邪的作用,古代人曾用它插于堂中,用以避邪。



艾灸养生的作用



1.行气通络



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,内联脏腑,外布体表肌肉、骨骼等组织。



正常的机体,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,循序运行,如果由于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外因的侵袭,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,经络受阻,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。



此时,灸治一定的穴位,可以起到调和气血,疏通经络,平衡机能的作用,临床上可用于疮疡、冻伤、癃闭、扭挫伤等,尤以外科、伤科应用较多。



2.扶阳固脱



人生赖阳气为根本,得其所则人寿,失其所则人夭,故阳病则阴盛,阴盛则为寒、为厥,或元气虚陷,脉微欲脱,当此之时,正如《素问·厥论》所云:“阳气衰于下,则为寒厥”。



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,阳气不通于手足,则手足逆冷。凡大病危疾,阳气衰微,阴阳离决等症,用大炷重灸,能祛除阴寒,回阳救脱。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。



说明凡出现呕吐、下利、手足厥冷,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。



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、神阙等穴,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,再加上火本属阳,两阳相得,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,回阳救逆,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,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、腹痛吐泻、痢疾等。



3.升阳举陷



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,气虚下陷《灵枢·经脉》篇云:“陷下则灸之”,故气虚下陷,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。



因此,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,升阳举陷,安胎固经等作用,对卫阳不固、腠理疏松者,亦有效果。



4.防病保健



现代科学证实: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,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,提高其免疫效应,增强人体免疫功能。



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,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,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。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。



艾灸能够让人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,更加充份的体现了古代人的智慧,不过我们不可盲目艾灸,对待艾灸,我们要辩证客观的看待,唯有如此,才能利用艾灸保养身体,让艾灸效果最大化。

上一篇:十日谈|艾灸养生 下一篇:中医艾灸常用穴位及注意事项
Copyright © 2024 药网.商城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