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各种新药的出现,以及治疗方案的改进,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,癌症也已加入了慢性疾病的行列。

这也就意味着,在抗癌过程中,癌症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的。

不同于住院期间可以随时咨询医生,癌症患者居家期间,常常会忧心忡忡、手足无措,不知道应该怎么做。

小编整理了癌症患者居家期间日常生活、饮食、运动、疼痛、PICC置管、心理护理及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技巧,一起来学习吧~

日常生活护理

0 1

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,在新冠疫情不时冒头的当下,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,应尽量避免去疫区和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。

图源:摄图网

如果因复诊等原因需要外出,并到医院等人群聚集场所,应全程佩戴医用口罩,做好防护措施,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
0 2

注意保暖,预防感冒,尽量避免碰凉水,饮用和洗漱时均建议选择温水。

0 3

注意防晒,尽可能避免阳光直射。可视情况,选用SPF30或更高的广谱防晒霜,每2小时重新涂抹一次。

0 4

注意卫生,包括饮食卫生。

家庭成员不要共用毛巾,卫生洁具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30分钟后,用清水冲洗干净,晾干待用。

咳嗽或者打喷嚏、接触他人或者动物以及外出归来后,应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,用流动水洗手。如果在户外没有清水洗手,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消毒产品来清洁双手。

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首选自然通风,要多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。

此外,还应注意食品卫生,避免感染:

在处理及准备食物之前和期间洗手;

食用蔬菜和水果前彻底冲洗干净;

安全地处理和储存食物,例如对肉类和蔬菜使用单独的砧板、分开储存食物避免食物间的交叉污染等;

不要吃生冷食物,建议吃完全煮熟的食物;

不喝未经巴氏消毒或瞬时高温消毒的牛奶等;

不要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;

常温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物应彻底加热后食用。

0 5

注意休息,保持充足的睡眠,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,这样不仅有助于缓解疲乏,也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。

图源:摄图网

如果出现失眠,请参考文章:

0 6

癌症患者居家期间,如果出现以下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:

持续的疼痛,尤其是在同部位出现的疼痛;

局部肿块和肿胀;

难以解释的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腹泻或便秘等;

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;

持续的发热或咳嗽;

异乎寻常的皮疹或出血;

既往曾经出现过的症状和体征;

医生或护士曾提醒过的症状和体征等。

饮食护理

如果要问癌症患者日常应该怎么吃,你肯定听过饮食要多样化、少食多餐,多喝水,还要多吃高蛋白质、高维生素的食物等饮食建议。

但谈及饮食建议的具体实施,你可能会满脸问号:

少食多餐,是一天吃几顿?

每天应该喝多少水?

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食物,到底有哪些?

癌症患者要不要忌口?

癌症患者每天摄入多少能量,才是足够的?

0 1

少食多餐

对癌症患者来说,每天5-6餐、每餐吃6-7分饱的方式更适宜,可以在感觉最好、食欲最好的时候吃最多的一餐。

0 2

多喝水
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推荐的饮水量为1500-1700ml,也就是约等于8杯水的量。当然,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。

癌症患者如何正确饮水,请参考文章:

0 3

癌症患者每日能量摄入量

肿瘤是慢性消耗性疾病,不同情况下的患者,其能量需求存在差异。

那么应该如何计算每日的总能量以及脂肪、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呢?

请参考这篇文章:

0 4

癌症患者营养摄入选择

了解了每日需求的摄入量后,具体应该选择哪些食物呢?

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,请参考文章:

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请参考文章:

癌症患者日常饮食误区,请参考文章:

还需强调的是,癌症患者居家期间,应定期到医院营养门诊复诊,进行营养筛查、评估和测定,以便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。

运动护理

对肿瘤患者而言,适度地运动好处多多,比如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、增进食欲、缓解癌症相关性疲乏、改善心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等。

0 1

必要的功能性锻炼,如呼吸功能训练

癌症患者可以通过腹式呼吸锻炼等方法,来锻炼呼吸功能。

进行腹式呼吸锻炼时,患者可以取坐位,把双手放在腹部,放松身体和情绪,然后用鼻子吸气,用嘴巴呼气,进行缓慢、均匀的呼吸。在吸气时鼓起腹部,呼气时收缩腹部,注意吸气的时间要短于呼气的时间。

也可以取直立位,两手分别放在前胸部和上腹部,深吸气时使膈肌下降到最大限度,胸部保持不动,充分鼓足腹部,达到最大肺容量后屏息2-4秒,呼气时充分收缩腹肌,可以借助手部力量辅助腹部内陷。

每天可以进行3次腹式呼吸锻炼,每次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。

更多呼吸功能锻炼方法,请参考:

0 2

有氧运动

有氧运动包括散步、慢跑、跳舞等可提高心率的活动。

可以从低强度的运动开始,比如步行,先在家里走动,然后慢慢增加距离和活动量。

图源:摄图网

每周可锻炼150分钟左右,如果长时间缺乏运动,可以从每次锻炼10分钟开始。

除上述外,癌症患者还可以进行拉伸运动以及力量训练等,具体请参考:

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癌症患者的运动均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,并由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身高、体重、年龄、病情等具体情况来制定患者每日锻炼的目标

在锻炼过程中应持续监测脉率等指标,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应立即停止活动,并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处理

疼痛护理

有超过一半的癌症患者,饱受着癌痛的折磨,但却因为种种原因,选择了忽视和忍耐。

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,癌痛是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和控制的。

0 1

临床上首选的三阶梯止痛疗法,可缓解90%以上的癌性疼痛,具有止痛效果好、针对性强的优点。

在使用止痛药来治疗癌痛的过程中,你需要注意这几件事:

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。

主动向医护人员如实描述疼痛的情况。

遵医嘱使用止痛药,不要自行调整止痛方案和药物的种类、用法和剂量等。

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使用止痛药,有助于维持稳定、有效的血药浓度,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。

止痛治疗时,要密切观察、记录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,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交流,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。

确保药物妥善放置,保证安全。

定期复诊或遵医嘱随访。

了解止痛药,请参考文章:

0 2

身体放松可以使肌肉紧张程度降低,精神放松可缓解焦虑感。身体和精神处于松弛状态,可以减轻疼痛感。为此,可以尝试这样做[1][2]:

听柔和、节奏缓慢、优雅的音乐,或到室外散散步,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,转移注意力。

屈髂屈膝平卧、将腹背肌放松,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。

也可选择坐位,双腿下垂,用鼻子吸气,用嘴巴呼气,使全身处于松弛状态。全身松弛可以阻断或减弱疼痛反应,达到止痛目的。

PICC置管护理

0 1

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(PICC)的护理工作,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。

0 2

患者置管侧手臂的适当活动,有助于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症。你可以这样做:

进行置管侧上肢握拳运动,每天3次,每次20-30分钟。

注意不能进行频繁、剧烈或过度屈伸、外展、旋转的活动,例如引体向上、俯卧撑、提拉5斤以上的重物等。

避免置管侧手臂长期受压,例如侧身睡眠。

0 3

PICC带管期间可以淋浴,但应避免游泳、盆浴、泡澡等。

淋浴时可以用1块干净的吸水毛巾放在导管贴膜上,再用保鲜膜在毛巾外缠绕3圈,上下端用胶带或皮筋扎好,或使用防水弹力袖套包到毛巾外,以防止进水。

图源:摄图网

淋浴时间不宜过久,淋浴后应观察贴膜有无潮湿及有无不适感,如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处理。

0 4

平时应选择容易穿脱的衣物,衣服袖口不宜过紧,穿脱衣服时动作应轻柔。

0 5

院外带管期间应勤观察,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,如有异常,及时就医。

居家期间,PICC带管患者日常护理请参考文章:

心理护理

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,不仅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,也有助于缓解一些不良反应的症状。

举例来说,保持心理镇静,可以减少肠蠕动和肠粘膜的分泌功能,缓解化疗所导致的腹泻症状。此外,良好的心理状态,也可以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感。

所以,要学会自我调节,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。为此,可以尝试这样做:

尝试着不要过度关注疾病和治疗相关的事情,不给自己施加过多的压力,减轻自己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。

适当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,不仅可以转移注意力,还有助于保持生活的新鲜感。

适度的健身活动有助于提高机体能力,促使病情康复,愉快的心情也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平衡,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[3]。

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,可以和家人及朋友谈心,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寄托。

此外,也可以和医护人员沟通,了解治疗进展情况,或是和癌友们交流,了解一些积极的案例,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
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治疗相关信息,应通过一些权威的渠道,主动学习抗癌相关知识,了解最新的抗癌资讯。

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自己全面了解病情,也有助于在和医生沟通时,更容易理解医生所表达的意思,同时可以在有限的就诊时间里,尽量和医生多沟通一些疾病相关的“干货”。

其他

0 1

严格遵医嘱进行抗肿瘤治疗。

0 2

在服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等之前,建议咨询医生。

0 3

遵医嘱,定期复查。

定期随访复查可以尽早地发现复发或转移灶,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,还可以及时发现延迟出现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,并早期给予干预治疗。

那应该多久复查一次呢?复查时都需要做哪些检查?去医院复查时,又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?请参考文章:

在抗癌过程中,合理的护理支持,是不可或缺的一环。所以,癌友们要重视护理支持,提高生活质量,保持良好的状态,更好地康复。

上一篇:健康生活:如何保持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下一篇:身体缺乏“谷维素”时,会发生什么?谷维素可以预防哪些疾病?
Copyright © 2024 药网.商城 版权所有
公信.中国